山农珍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夏天如何预防热射病?,日常养生常识,山农珍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盛夏七月,烈日当头,蝉鸣阵阵。小区里的张大爷像往常一样,清晨六点就拎着他的小马扎出门了。这位七十八岁的退休教师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上午在小区花园的梧桐树下与几位老友下象棋。那天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气温将达到39c,但张大爷不以为然:\"我们小时候哪有空调,不也这么过来了?\"
中午十一点半,张大爷的女儿打电话提醒父亲回家吃饭,却发现老人说话含糊不清,棋友说他已经连续输了三盘,这在他这个\"小区棋王\"身上极为罕见。女儿匆忙下楼,发现父亲面色潮红却不出汗,神志恍惚,立即拨打了120。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在IcU住了三天才脱离危险。
这个真实案例并非孤例。每年夏季,像张大爷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医院急诊科屡见不鲜。热射病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医学名词,实际上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的今天。
一、热射病:盛夏时节的\"隐形杀手\"
热射病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c),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中暑现象。如果把普通中暑比作身体的\"高温警告\",那么热射病就是\"系统崩溃\"的危急状态。
从医学角度看,热射病可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劳力型。经典型热射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差的人群中,通常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逐渐发展;而劳力型热射病则多见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如军训的学生、户外作业的工人等。
热射病的危险在于它的隐蔽性和快速恶化性。初期症状可能与普通中暑相似——头晕、恶心、乏力,但很快就会进展为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更可怕的是,它能在短时间内对大脑、心脏、肾脏等多个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空调普及的今天,热射病反而成为公共卫生问题?这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生活工作的人群,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许多老年人受\"耐热养生\"等错误观念影响,刻意不用空调电扇,导致悲剧发生。
二、热射病的前兆与识别: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热射病并非突然降临,在发展到危险阶段前,我们的身体会发出一系列求救信号。了解这些前兆症状,就相当于掌握了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初期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大量出汗、面色潮红或苍白、心跳加快但弱、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时体温可能已经升高,但还未达到危险水平。张大爷当天连续输棋,正是大脑功能受影响的早期表现。
随着病情发展,更危险的信号会出现:皮肤变得干燥发热(这是因为汗腺已经衰竭停止工作)、意识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言语不清、定向力障碍)、抽搐甚至昏迷。这时患者体温往往已超过40c,必须立即送医。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老年人和儿童的热射病症状可能不典型。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和基础疾病影响,可能没有明显口渴或不适感;儿童则可能表现为异常安静或烦躁哭闹。我曾接诊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人发现他\"今天特别安静\"送来医院,一测体温已达41c,所幸抢救及时。
体温计是识别热射病的重要工具,但要注意测量方法。普通腋下体温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的核心体温,在怀疑热射病时,应尽量测量耳温或肛温。如果腋温已达39c,实际核心温度可能更高。
三、预防热射病:构建三道防护网
预防热射病需要构建三道防护网:环境调节、个体防护和社区互助。只有三管齐下,才能有效抵御这个\"隐形杀手\"的侵袭。
第一道网:打造清凉生活环境
居家环境调节是基础。许多老年人为了\"省电\"或\"耐热锻炼\"而不用空调,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建议在高温天气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c之间,不一定需要全天开空调,可在早晚通风,中午至下午高温时段使用。若实在不愿用空调,至少要保持电扇运转和空气流通。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如低于24c),这样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增加进出房间时的温差冲击。我的邻居李教授就有一套\"梯度降温法\":室外38c时,空调先设29c,半小时后调至28c,再半小时至27c,让身体平缓适应。
对于必须外出的人群,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若必须外出,应选择阴凉路线,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棉麻衣物。记得2018年那个外卖小哥的热射病案例吗?他就是因为在午后最热时段连续工作5小时未休息而倒下的。
第二道网:科学补水与营养
水是天然的\"解热药\",但喝水有讲究。高温天气下,成年人每天应饮水2000-3000ml,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而要定时定量补充。推荐每小时喝100-200ml,选择温水或常温白开水最佳。
大量出汗时,可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500ml水加1g盐)、运动饮料(稀释后饮用)或自制糖盐水(500ml水+1g盐+15g糖)。但要注意,有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的人应咨询医生关于补盐的建议。
饮食方面,夏季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果,如黄瓜、西瓜、西红柿等含水量高的食物。传统中医推荐的绿豆汤、荷叶粥、苦瓜等也有不错的清热解暑效果。但要避免高脂、高糖、辛辣食物,这些会增加代谢产热。
特别提醒爱喝茶的老人,茶水利尿,不能完全替代白开水。我见过一位老茶客每天喝大量浓茶却很少喝白水,结果在高温天因隐性脱水导致热衰竭。
第三道网:特殊人群的重点防护
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防护措施。
对于老年人,家人应每天至少两次确认其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饮水量和居室温度。建议为老人准备带有大按钮的简易电话或呼叫器,方便他们随时求助。张大爷出院后,女儿给他买了一个智能手环,可以监测心率和体温,还能一键呼叫。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婴儿单独留在密闭车内(即使开窗也很危险);推婴儿车外出时,避免用毯子完全遮盖车体阻碍散热;随时检查孩子后颈是否出汗,及时补充水分。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在高温天气更易出现并发症。这类人群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利尿剂可能需要减量),并加强血压、血糖监测。我的一位糖尿病患者病友就养成了夏季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糖的习惯。
户外工作者应实行\"工作-休息轮换制\",每工作5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10分钟。单位应提供含盐饮料和防暑药品,并组织员工学习热射病预防知识。2019年某建筑工地实施的\"三避开\"制度(避开高温时段、避开阳光直射、避开单独作业)就显着降低了中暑发生率。
四、紧急自救与互救:生死时速的黄金30分钟
当发现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时,最初的30分钟抢救至关重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