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章 中医养生夏季养生有"道":中医千年智慧,助你安然度夏,日常养生常识,山农珍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人相应:解码中医夏季养生智慧,于长夏时光滋养身心
当蝉鸣攀上枝头,荷花初绽池塘,天地间蒸腾的暑气宣告着夏季的盛临。古人以\"夏三月,此谓蕃秀\"形容这个万物繁茂生长的季节,此时阳气外发,气血趋向体表,人体与自然的联系更为紧密。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理念认为,顺应天时方能调和阴阳,《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法则,正是打开夏季养生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将千年中医智慧融入日常生活?让我们从作息、饮食、运动、情志等多个维度,探寻夏日养生的完整图景。
一、作息之道:顺天时而养阳气,调昼夜以和阴阳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渐长黑夜渐短,人体的阴阳气血运行也随之变化。《黄帝内经》\"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记载,揭示了夏季作息的核心要义。这里的\"夜卧\"并非提倡熬夜,而是相较于冬季早睡,可将入睡时间适当延迟至23点前。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子时(23点至1点)是胆经当令之时,此时天地间阳气最为微弱,犹如黎明前的至暗时刻。若能在此时进入深度睡眠,便能顺应胆气升发之势,帮助阳气潜藏于肾,为次日的精力充沛奠定基础。就像自然界的种子在土壤中积蓄力量,人体的阳气也在深度睡眠中得以涵养。
晨起时间宜与日出同步,在清晨5 - 7点间苏醒。此时正值卯时,大肠经当令,犹如大自然的清洁工开始工作。适当活动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一夜代谢产生的浊物,更能借助初升的阳气,唤醒沉睡的脏腑机能。想象自己是一株向日葵,迎着朝阳舒展枝叶,通过简单的拉伸、叩齿吞津等动作,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沐浴在晨光之中,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天。
午休作为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蕴含着深厚的中医智慧。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当令,此时天地阳气达到顶峰,转而开始收敛。小憩20分钟左右,犹如为身心按下\"重启键\"。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能息心,自暝目\",短暂的午休不仅能缓解上午的疲劳,更能滋养心气。这就好比夏日午后的一场及时雨,让燥热的心田得到滋润,使下午的工作学习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午休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打乱夜间正常的睡眠节律,否则就像过度浇灌的植物,反而会影响其生长。
阳光作为天然的阳气来源,在夏季养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面对炽热的骄阳,需要掌握科学的日晒方法。清晨7 - 9点,太阳初升,阳光温和不燥,此时进行15 - 20分钟的户外活动,让阳光照射督脉与膀胱经循行的背部,既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又有助于激发体内阳气。可以选择在公园的林间小道漫步,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感受大自然的温暖与活力。但需避开正午11点至15点的烈日,这段时间阳气浮盛于外,过度暴晒易导致暑气入侵,引发中暑等不适。就像过度燃烧的火焰会耗尽燃料,过度暴晒也会耗伤人体的津液与阳气。
规律作息是维护健康的基石。建议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每日保持相近的入睡与起床时间,帮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只有遵循固定的节奏运行,才能发挥最佳性能。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样关键,可通过使用遮光窗帘、佩戴耳塞等方式,减少外界干扰;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改用温水泡脚、阅读纸质书籍等方式放松身心。想象自己在睡前用温水泡脚,就像给双脚做了一场温暖的SpA,随着水温的浸润,一天的疲惫也渐渐消散,为一夜好眠创造条件。
二、饮食之要:清热祛湿健脾胃,应季而食养身心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人体易受暑热与湿邪侵扰,因此饮食调理应以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为核心。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提出\"夏气热,宜食菽\",指出夏季宜食用豆类食物。其中黄豆尤为适宜,其味甘性平,既能补脾益气,又可清热解毒,是夏季食疗的佳品。黄豆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在炎炎夏日里为脾胃撑起一把保护伞。
推荐两款经典夏季食疗方:
苦瓜黄豆排骨汤:精选新鲜苦瓜、黄豆与排骨,将黄豆提前浸泡8小时,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就像让种子在水中苏醒。锅中加水煮沸后,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苦瓜苦寒清热,犹如夏日里的一股清泉,能带走体内的燥热;黄豆健脾利湿,如同勤劳的园丁,默默守护着脾胃的健康;排骨滋补气血,为身体补充因出汗流失的营养。三者搭配,既能清热解暑,又能调和脾胃,是夏季餐桌上的养生佳肴。
绿豆百合汤:选用优质绿豆与百合,将绿豆冷水下锅煮沸后转小火,待豆子即将煮烂时加入百合,继续炖煮至食材软烂,最后调入适量冰糖。绿豆善清暑热,是夏季消暑的明星食材;百合润肺安神,能滋养心肺,让燥热的身心得到安抚。这道汤就像一首清凉的夏日乐章,不仅能有效缓解夏日燥热,更能滋养身心,使人身心舒畅。
夏季应季蔬果同样是养生佳品。西瓜被誉为\"天然白虎汤\",其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就像夏日里的一座移动的清凉站;黄瓜含水量高达96%,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利水,如同天然的补水剂;冬瓜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是夏季祛湿的好帮手;荷叶清香升散,可清暑利湿、生发清阳,用荷叶煮粥或泡茶,仿佛把整个夏天的清凉都装进了碗里。将这些食材合理搭配,既能满足味蕾,又能达到养生目的。
夏季阳气外浮,脾胃功能相对减弱,饮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减少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可以想象脾胃是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在炎热的夏季已经很辛苦了,我们就不要再给它增加过多的负担。可适当增加小米粥、山药粥等五谷杂粮的比例,这些食物既能补益脾胃,又易于消化吸收。同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夏季食物易变质,应选择新鲜食材,烹饪过程做到烧熟煮透,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防止病从口入。就像守护一座城池,要把好食物安全的大门,不让任何有害的\"敌人\"进入我们的身体。
夏季出汗较多,除了及时补充水分,还应注意电解质平衡。建议多饮用白开水、淡茶水,少喝含糖饮料与碳酸饮料。绿茶富含茶多酚,既能清热解暑,又有抗氧化作用,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身体的健康;菊花茶清肝明目,适合长时间用眼人群,是办公族的贴心伴侣;酸梅汤生津止渴,是传统的夏季饮品,酸甜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饮品,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达到养生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