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经纬度?你这是什么鬼画符!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5章 经纬度?你这是什么鬼画符!,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经纬度?你这是什么鬼画符!
王弼陷入了迟疑。</p>
朱高炽看在眼里,于是转身从案上铺开一张巨大的堪舆图,图上用墨线标注着山脉、河流,还有些奇怪的数字和符号,“大统领,你可知脱古思帖木儿会往哪儿跑?”</p>
王弼低头看去,只见图上标注着“岭北”、“和林”、“克鲁伦河”等地名,旁边却写着“北纬XX度”、“东经XX度”的字样,看得他一头雾水:“这是……什么鬼画符?”</p>
“这是经纬度,能准确定位地理位置。”朱高炽指着图上的一点,“根据密报,脱古思帖木儿是往西北方向逃的,可他带着家眷和辎重,不可能走戈壁,必然要沿着水草丰美的河谷走。我算了下,克鲁伦河上游的河谷是他唯一的选择,那里既能补充水源,又有密林可以藏身。”</p>
他又指向另一个标注:“而且他不敢走大路,必定会绕开明军主力,沿着这条支流往更北的山地跑——不出十日,他就得在这片峡谷扎营,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却是他唯一的活路。”</p>
王弼听得目瞪口呆。</p>
他打了半辈子仗,靠的是经验和斥候探报,可从没见过有人能凭着一张图、一堆数字,就敢断定敌军的行踪。</p>
这些“经纬度”他听不懂,可朱高炽说得条理清晰,连地形利弊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不像是信口胡说。</p>
“你……你怎么敢肯定?”王弼的语气不自觉地软了下来,眼中多了几分惊疑。</p>
“因为这是算出来的。”朱高炽自信一笑,伸手指着图上的经纬度标记,“脱古思帖木儿的性格、蒙古部落的习性、沿途的地形,都能用来推算。他不是诸葛亮,没那么多奇谋,逃跑的路线,早就被他自己的胆怯和辎重拖累得明明白白。”</p>
听到这话,王弼顿时更茫然了,眉头拧成了疙瘩,盯着图上那些横横竖竖的线条和数字,眼神像看天书一样。</p>
这踏马还真能算出来?</p>
打仗靠的是斥候探报、临机决断,啥时候成了掐着手指头能算明白的事了?</p>
他凑近了些,指着那些“北纬XX度”的字样,语气里满是疑惑:“你这图上画的歪歪扭扭的,还有这些数字,又是经又是纬的,到底是啥鬼东西?”</p>
“某家打了半辈子仗,只听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从没听说过什么‘经纬度’——这玩意儿能比斥候的探报还准?”</p>
朱高炽早料到他会有此一问,拿起笔在图上画了个圈:“大统领你看,这经纬度就像给大地装了把尺子,无论在哪,只要知道这两个数字,就能精准找到位置。就好比咱们在天津卫,我能算出这里是北纬三十九度,东经一百一十八度,换了任何地方,都有独一份的数字标记。”</p>
他又点了点脱古思帖木儿逃跑的方向:“蒙古人逃路,离不开水草,辎重里带着家眷和牲畜,每天最多走五十里。根据他逃离的时间和方向,再用这经纬度一算,就能框定他可能落脚的范围——克鲁伦河上游那片峡谷,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地势又险,最适合他藏身子,不是吗?”</p>
王弼听得一愣一愣的,嘴里喃喃道:“尺子?给大地装尺子?”</p>
这说法太玄乎了,他脑子里全是刀光剑影,哪懂这些弯弯绕绕?</p>
可看着朱高炽说得头头是道,连地形利弊都分析得丝毫不差,又由不得他不信。</p>
“你要是不信,咱们可以打个赌。”朱高炽放下笔,笑得像只偷到鸡的狐狸,“咱们按这图上的路线走,保准能找到脱古思帖木儿的踪迹。要是找不着,我任凭您处置,连捕鲸的功劳都给您算上。”</p>
王弼盯着朱高炽看了半晌,又看了看那幅画满“鬼画符”的堪舆图,心里那点怀疑渐渐被一种莫名的冲动取代。</p>
他这辈子靠的是胆识和经验,可眼前这胖小子,似乎在用一种他看不懂的法子,硬生生算出了敌军的踪迹——这要是真成了,那岂不是比千军万马还管用?</p>
看着王弼动摇的神色,朱高炽加了把火:“大统领,你想想,徐达将军的大军要追剿散兵,李文忠将军要镇守和林,根本抽不出人手去追脱古思帖木儿。”</p>
“咱们带着精锐去,正好能捡这个漏。要是等大军腾出手来,那老小子早就跑到漠北深处,再想抓他,可就难如登天了。”</p>
王弼站在原地,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刀柄。</p>
他不得不承认,朱高炽的分析句句在理——擒获北元大汗的意义太重大了,重到让他这个素来谨慎的老将都忍不住心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