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满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 囚笼中的特殊顾问,我是恶灵,身在四合院世界,不大满意,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军管会内部保卫处那间带着铁窗的审讯室,空气仿佛被抽干了,只剩下沉重的压抑。

赵科长,这位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老战士,此刻脸色铁青得像一块生锈的铁板。他听着属下的汇报,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科长,保密局旧址档案室…昨夜因电路老化引发火灾,火势虽被及时扑灭,但底层区域…特别是您指定要重点保护的那个区域…烧得最厉害。

那个加厚的保险柜…被烧得完全变形,里面的东西…全都成了灰烬和焦炭。” 汇报的战士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和困惑。

“砰!” 赵科长一拳狠狠砸在硬木桌面上,震得桌上的搪瓷缸嗡嗡作响。

那份可能彻底解开何雨昂身份之谜、证明他是“深瞳”而非“冷锋”的关键证据,竟然在触手可及的关头,化为了乌有!

是巧合?是意外?还是潜伏在暗处的敌人,在绝望中发动的最后一击?他猛地抬起头,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射向坐在对面椅子上的何雨昂。

何雨昂的表情,依旧如同冻结的湖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

他甚至连眼皮都没有多抬一下。只是,在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最深处,掠过一丝极其细微、转瞬即逝的了然光芒,仿佛这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甚至…期待之中。

刘庆仁那条老狐狸,果然不会把如此致命的把柄轻易留给新政权。那份名单,或者说证明名单真伪的关键,本身就是一颗设计精巧的延时炸弹,或者连接着某个潜伏者垂死挣扎的神经。

这场“意外”的火灾,与其说是毁灭证据,不如说是验证了名单的真实性和其背后网络的深度。

“何雨昂,” 赵科长的声音低沉得如同闷雷滚动,带着沉重的失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你所说的那份能证明你身份的关键证据,没了。烧得干干净净。” 他紧紧盯着何雨昂的脸,试图捕捉任何一丝破绽

“现在,你拿什么来证明你是‘深瞳’,而不是‘冷锋’?”

“陈山河同志。” 何雨昂的回答简洁有力,没有任何多余的辩解。

“我们试过了所有能想到的渠道!动用了最高级别的通讯请求!”

赵科长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陈山河同志已经随主力部队南下,正在参与决定性的重要战役!战场瞬息万变,通讯线路时断时续,战区指挥所回复,短期内根本无法建立稳定联系!我们无法核实你的身份!”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最直接的证明变得遥不可及。

局面,彻底陷入了僵局。何雨昂的身份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危险的问号——

他亲口承认自己是代号“冷锋”的国民党高级特工,承认持有过那份致命的潜伏名单,却又言之凿凿地宣称自己是打入敌营核心的红色特工“深瞳”。

然而,唯一能直接为他作证的战友陈山河远在烽火连天的南方,而那份理论上能佐证他“深瞳”行动轨迹和成果的物证,又化为了灰烬。他站在了信任与怀疑的悬崖边缘。

按照严格的审查程序,在身份存疑、且有明确举报指向“国民党特务”的情况下,何雨昂必须继续被关押,接受隔离审查。

然而,赵科长和他的直属上级——军管会经济部副主任李正清,这两位经历过残酷斗争、深知人才宝贵的老革命,在处理此案时,展现出了超越常规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务实态度。

他们没有急于定性,而是调阅了所有能搜集到的、关于何雨昂过往的公开档案、内部记录以及相关人员的回忆,包括一些被俘或起义的原国民党中下层人员的零星供述:

上海金融风暴(1948):

档案清晰地显示,何雨昂以雷霆手段主导了对上海犹太投机资本和买办集团的毁灭性打击。

他精准地锁定了几个操控市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核心集团,查封、冻结了大量非法资产和黄金外汇。

行动虽然激烈甚至血腥,但其目标明确指向的是当时国民政府内部的金融蛀虫和外国资本的代理人。

尤为关键的是,在整理这些旧档案时,发现了一份由已撤离上海的地下党负责人“老周”留下的、语焉不详却极具分量的记录:

“…‘深瞳’于金融风暴前夕,曾通过秘密渠道示警,指出敌特可能利用金融动荡清洗我潜伏人员及同情者集会点…我方据此调整部署,避免重大损失…”

这份记录,像一颗投入深水的石子,在赵科长和李副主任心中激起了涟漪。

广州金融博弈:

记录表明,何雨昂利用其“财政部金融特派员”的身份,在广州与实力雄厚的英资银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博弈。

他巧妙地利用国民政府崩溃前夕的混乱局面,以强硬手腕迫使英资银行在汇兑和信贷政策上做出重大让步,为几家濒临破产的华资银行赢得了喘息之机。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主导发行了名为“保值储蓄券”的短期债券,以其相对可靠的政府信用和高于通胀的微薄利息,在民间吸纳了大量恐慌性游资,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广州金融体系的瞬间崩溃。

而在他秘密提交给北平地下党的情报中,关于广州国民党守军布防图、银行金库确切位置、秘密粮仓坐标等信息,经军管会入城后核实,准确率高达95%以上!

这些情报对于北平的和平接管、保护国家重要金融储备和战略物资,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关键作用!

北平潜伏期(自述及部分间接印证):

他声称提交了那份可能引发清洗的潜伏名单(情报记录为深瞳提交)并提供了国民党特务系统在撤离前制定的、针对北平重要基础设施,电厂、水厂、桥梁、电台、工厂的破坏计划详细要点,以及几个已被策反、准备在关键时刻制造混乱的关键人员名单。

军管会保卫部门依据这些信息,提前部署力量,成功挫败了多起破坏行动,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行动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何雨昂情报价值最有力的背书。

然而,真正让李正清副主任这个在苏区和根据地就搞了十几年经济工作的“老财经”感到震撼甚至折服的,是他与何雨昂的数次长谈。话题紧紧围绕着新生政权面临的最急迫、最凶险的挑战——国民党留下的经济烂摊子。

金圆券崩溃后的信用废墟如同瘟疫般蔓延,人民币作为新货币,其信用基础脆弱得如同薄冰。

物资极度匮乏,奸商囤积居奇,物价如同脱缰野马般疯狂上涨,一日数变。

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城市供应体系濒临崩溃,市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

当李副主任忧心忡忡地描述着市场混乱、粮价飞涨、市民拿着成捆钞票却买不到几斤粮食的困境时,何雨昂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的不是同情或愤怒,而是一种近乎冷酷的、洞穿本质的理性光芒。

“李副主任,”何雨昂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货币信用崩溃的根源在于恶性通胀,而通胀的根源在于物资的绝对短缺和流通的极度阻塞。

当务之急,并非仅仅在货币本身做文章,而是要双管齐下,甚至三管齐下。”

他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勾勒,字迹冷峻有力:

“第一,确立国营主渠道的绝对权威和吞吐能力。 立即集中所有能调动的粮食、棉布、煤炭、食盐等核心民生物资,由国营贸易公司统一掌控。在各大城区设立直属的零售点,以远低于黑市、但略高于合理成本的价格,不限量敞开供应!

用看得见的、能买到的平价物资,让市民手中的钞票重新获得购买力的‘锚’。这需要强大的物流和执行力,初期甚至需要军管会力量保障运输和秩序。这是稳定人心、打击囤积居奇的‘定海神针’。”

“第二,发行小额短期公债,‘冻结’部分流动性。针对市民手中因恐慌而急于花掉、反而推高物价的闲散资金,设计发行面额小(一元、五元、十元)、期限短(三个月、半年)、利息略高于活期存款的‘折实公债’。

公债的本息偿付,直接挂钩粮食、布匹等实物的批发价格指数,确保购买力不缩水。这既能吸纳社会过剩的、无益于生产的资金,缓解市场压力,又能为恢复生产筹集急需的启动资金。

名字可以叫‘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强调其与新政权的绑定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三,严格金银外币管制,辅以有限兑换疏导。明令禁止金银外币计价流通和黑市交易,违者严惩。

但同时,在主要银行设立官方兑换窗口,制定一个略低于黑市、但相对稳定且可接受的人民币兑换牌价。

允许市民将持有的少量金银外币按此牌价兑换成货币。此举目的在于逐步将地下交易逼到阳光下可控范围,削弱黑市影响力,同时回收部分贵金属增强人民币储备。

关键在于牌价的制定要精准,既要有吸引力,又不能成为新的投机标的。”

“第四,恢复生产是根本,但需精准扶持。当前物资匮乏是核心矛盾。

应迅速普查北平尚能运转或具备恢复条件的民族资本工厂,特别是涉及民生最迫切的纺织、面粉、火柴、肥皂等轻工业。

对于其中设备尚可、工人尚存、只是缺乏原料和启动资金者,可由国家银行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国家主导的贸易公司与之签订原料供给和产品包销合同,确保其产品能快速进入主渠道销售。

此举既能快速增加供给,又能稳定就业,恢复经济造血功能。但必须严格审核,避免资金被挪用或扶持无效率企业。”

何雨昂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建议都直指当前经济困局的核心痛点,并且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

他对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供需弹性、民众心理预期等经济学概念的娴熟运用,让李正清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财经都深感耳目一新,甚至有些概念他都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到阐述。

“奇才!金融奇才!” 李正清在内部经济工作会议上难掩激动,“此人对经济运行的洞察,对货币政策的把握,对民众心理的揣摩,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他提出的‘平价物资锚定’、‘折实公债吸纳’、‘有限兑换疏导’三策,环环相扣,直指要害!无论他最终的身份如何认定,他的头脑,他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深刻见解和解决方案,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在经济战线上急需的‘大将’!”

鉴于何雨昂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特殊才能,以及对其过往行为(特别是上海、广州、北平三地的记录)

审慎评估后得出的“具有重大贡献且无明显反动作倾向”的初步结论,军管会高层经过反复权衡,作出了一个充满务实精神但也极具争议的决定:

何雨昂继续被关押在内保处条件相对较好的特别监室(约十平米,有桌椅床铺,允许看书看报,提供纸笔),人身安全受到严密保护,但行动严格受限,不得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同时,他作为“特殊顾问”,拥有一个独特的身份和任务:

定期就北平经济恢复与稳定工作,提交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

军管会经济处将向他提供不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关于市场物价、物资库存、货币流通、工厂状况等方面的汇总数据和调查报告。

于是,何雨昂的囚禁生活,呈现出一种诡异而强大的反差。

那间小小的监室,不再是单纯的牢笼,更像是一个绝密的战略研究室。简陋的木桌上,很快堆满了由经济处专员定期送来的各种报表、数据汇总、市场调查报告、甚至是一些经济理论书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史上最差筑基修士

黑岛的远江卧烟

修仙:必须双修

总是郁郁不得志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

文屹

钢铁雄心:时空征途

华夏铁血军团长

玄灵世界

落叶萧萧yx

天道无情:不许人间见长生

莫道前程无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