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9章,汉宫娇华:帝女传奇,暴富雅,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章宫的铜漏刚滴过辰时二刻。檐角铁马还在轻颤着昨夜稻田的稻香,
刘妧案头的《新禾加工册》摊开数尺。
前日朱批旁,陈阿娇用金错刀刻的\"禾稼丰稔\"四字犹新,刀痕里嵌着细小的面粉颗粒。卫子夫新填的代郡数据被指腹摩挲得发毛——王老实家卖新麦面的价目表下,压着半匹粗布,布角用面粉拓着\"冬衣\"二字,那是给孙女做棉袄的料子,针脚间还沾着白花花的粉末。
\"陛下,太后在偏殿候着,手里转着个青铜磨盘呢。\"
侍女绿萼将暖砚推近时,砚台里的松烟墨正浮着枚磨盘倒影,盘齿间凝着一粒虚拟的麦粒,在墨水中轻轻旋转。
殿外忽然传来环佩与磨盘相击声,像筛面罗落在青石上。
陈阿娇披着月白织锦太后衣踏入,凤纹披帛上的银线在晨光里流转,正映着册页上\"百工利涉\"四字。她鬓边赤金簪新缀的\"面香珠\"随着步伐轻晃——那是用头炉新麦面烤的馍渣熔铸的,珠子里嵌着半根面杖碎屑,在光线下泛着麦黄色。
\"瞧瞧西市的面坊!\"
陈阿娇将一方刻着\"食为民天\"的青铜镇纸拍在册上,镇纸边缘铸着面坊与市舶司的对纹,镇纸底部还沾着新鲜的面粉痕迹。\"少府刚送来税单,\"她指尖划过镇纸纹路,\"长安七十二家新开面坊,五十八家是女户经营!王老实家闺女的'九穗面坊',日销馒头两千个,摞起来比未央宫的铜雀台还高!\"
她袖口赤金镯碰着镇纸,镯身磨盘纹与底部商船浮雕撞出清响,像石磨空转时的嗡鸣。\"卫子夫核完市舶司账册了,\"她压低声音,凑近刘妧,\"波斯商人赛义德用十匹骆驼换咱的'九穗面粉'磨法,说要在西域开'汉家馒头铺',还问咱们的女面匠收不收徒弟呢!\"
卫子夫扶着侍女走进,素色襦裙上的暗纹面杖沾着御花园露水,每道杖纹都沁着面粉的质感,仿佛刚从面案上提起。\"太后,陛下,\"她展开绘有郡国工坊分布的绢帛,各郡用不同颜色的面团纹样标记——红色是面坊,黄色是酒肆,绿色是油坊。
\"代郡新开的'双季麦酒肆',\"卫子夫指尖点着绢帛上的代郡位置,\"用新麦酿的酒,酒精度比寻常粟酒多三成,掌柜的是个寡妇,现在雇了六个女徒呢;渔阳郡的'豆油坊'更厉害,\"她提起绢帛一角,仿佛能闻到油香,\"榨的油被北军买去做甲胄保养,校尉说比老法子省三成油。\"
绢帛末页贴着一张揉皱的面巾,上面用面粉拓着\"面香四海\"四字,边缘印着五个指印——最大的那个沾着胭脂,是张婆孙女按的,最小的两个是她刚会走路的弟弟按的。
窗外忽然传来西市方向的磨盘声与吆喝声,此起彼伏,像一首热闹的市井进行曲。
刘妧想起三日前微服逛面坊的场景:张婆的孙女正踩着改良的\"水力石磨\",水车每转一圈,石磨便碾出斗许细面。男徒赵算生蹲在水车前调整齿轮,女徒柳织娘用织锦梭比划着磨盘间距,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男徒挠着头笑:\"还是你这织锦的法子准!\"
此刻殿外传来木屐与竹简相击的脆响,太学工科女博士黄月英领着两名抱面杖的女徒疾步而入,她们腰间挂着的工具袋用面粉袋改的,袋口还沾着细密的面粉,掉出几枚齿轮状的面模。
\"启禀陛下、太后!\"
黄月英的象牙笏板轻点青砖,展开的磨盘图纸上,齿轮纹路清晰可见,旁边用朱砂写着\"效率提升四倍\"。\"这是新改良的'双轮石磨',\"她指着图纸上的双齿轮结构,\"用《考工记》的齿轮传动原理,让上下磨盘同速旋转。\"
女徒王巧儿展开一个巴掌大的模型,磨盘竟真的能转动:\"南阳郡用这磨盘磨'九穗粟',出粉率从六成提到八成!\"她袖口还沾着磨盘油,\"老面匠们围着看了三天,最后都说'见了鬼'!\"
黄月英补充道:\"齿轮比是男徒赵算生算的,磨盘间距是我们按织锦机的飞梭原理调的,\"她指着图纸角落的小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
陈阿娇抓起案头的金错刀,在竹简空白处刻下\"器以利生,何分巧拙\"八字,刀刃划过处,露出底下刘妧预先绘制的《农器改良图谱》,图上画着男女徒共调磨盘,旁边注着\"男算力,女算巧,器成功倍\"。
未时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陈阿娇的织锦披帛上投下光斑,正好落在她翻看的市舶司账册上。
刘妧望见太后鬓边的\"面香珠\"在\"波斯技术交易\"几个字上停了停,珠子里的面杖碎屑影子轻轻晃动,像在面案上滚动的面团。
殿外忽然传来激烈的争执声,夹杂着布匹撕裂的声音。
平阳侯家儿媳拽着一个穿绸衫的胡商奔入,胡商头戴的缠头掉在地上,露出花白的头发,手里攥着一张被撕成两半的羊皮契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