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板写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7章 春潮动塬坡,我家住在大陕北,画板写手,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多谢史密斯先生的好意,\"她轻轻推开支票簿,\"但陈家洼的规矩,不欠人情债。\"王会长愣住了,史密斯先生也露出惊讶的神色。秀兰从怀里掏出护树钱,放在石桌上:\"我们靠双手吃饭,等商铺盖起来,货量跟上了,自然能按规矩合作。\"
洋人盯着护树钱,突然伸手拿起:\"这个铜钱,很特别。\"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上面的纹路,像是某种古老的地图。\"秀兰心头一紧,正要伸手拿回,却见史密斯先生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画下护树钱的纹路:\"有意思,这图案和我在敦煌见过的壁画很像。\"
暮色漫过塬坡时,洋人车队缓缓离开。秀兰站在村口,望着骡车上的背影,护树钱重新回到她掌心,带着洋人指尖的温度。李虎凑过来,刻刀在地上划出歪歪扭扭的英文:\"婶,那洋人说的'阳光味道',咱真能卖到国外去?\"
\"只要咱把东西做好,\"秀兰望着塬顶的商铺地基,\"黄土地的味道,总能飘到天边去。\"她转头对众人说:\"从明天起,大伙分两拨,一半人接着盖商铺,一半人跟我去后山开荒。\"赵大姐愣了:\"开荒?后山那片石头地能种啥?\"
\"种酸枣,\"秀兰握紧护树钱,\"沈先生说过,酸枣仁能入药,省城的药铺收得贵。\"她望向远处的石山,\"咱就用碎陶片垒梯田,用金枣泥养土,不信开不出片新天地!\"
深夜,塬坡的风带着潮气掠过窑洞。秀兰坐在老槐树下,借着月光给史密斯先生写信。她用生涩的英文单词感谢他的好意,附上一小包新晒的金枣干,末了,又画了幅塬坡的速写——窑洞、枣林、正在盖的商铺,还有远处飞翔的陶凤。
隔壁窑洞传来赵大姐的鼾声,李虎的车间还亮着灯,传来刻刀削木头的声音。秀兰摸了摸腰间的护树钱,铜钱表面的纹路在月光下清晰可见,像极了后山即将开垦的梯田。她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陶灵的算计、市场的波动、资金的短缺,都是陈家洼人必须跨过的坎儿。
但此刻,她听见塬坡下的溪流潺潺,听见枣林里的虫鸣唧唧,听见远处的窑洞传来婴儿的啼哭——那是新生命的声音,是黄土地的希望。秀兰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黄土,向着窑洞走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塬坡上的人们,又要在黄土地上,用双手写下新的故事。
而在省城的洋行里,史密斯先生盯着笔记本上的护树钱纹路,拨通了一个神秘电话:\"是的,我找到了您说的'地脉标记'......陈家洼,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的笑声,混着瓷器碰撞的声响:\"很好,继续盯着,别让陶灵的人抢先了......\"
秀兰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暗处酝酿。但她坚信,只要陈家洼人团结如一人,黄土也能变成金。就像塬坡上的枣树,年年岁岁,无论风雨如何摧残,总会在春天抽出新芽,在秋天结满果实——那是黄土地给予勤劳者的馈赠,也是陈家洼人永不言弃的信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