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板写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2章 网销迷雾中的探索,我家住在大陕北,画板写手,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暮色漫过塬坡时,第一条宣传视频剪辑完成。小王把手机递给秀兰,画面里,晨雾中的枣林、转动的陶轮、布满老茧的手在陶罐上雕刻,最后定格在护树钱系在陶罐上的特写。\"兰子婶,\" 技术员兴奋地说,\"这种 ' 乡愁风 ' 城里人最爱!\" 秀兰却盯着视频里快速切换的画面,眉头微皱:\"太快了,像走马灯,老祖宗的手艺不该这么急。\"
深夜,秀兰坐在炕上缝补包装用的麻布,油灯在穿堂风中摇晃。圆圆趴在她膝头,声音带着哭腔:\"奶奶,邻村的直播间好多人,可咱们的视频才十几个赞。\" 老人的针突然刺破指尖,血珠滴在粗布上:\"别急,\" 她摸着孙女的头,\"就像熬枣蜜,得慢慢等火候。\" 远处,李虎的车间还亮着灯,他正在研究如何把枣树年轮刻进陶胚,刻刀在木纹间游走,像在寻找时光的秘密。
塬坡上的窑洞渐次熄灭了灯,唯有建军的观测站还亮着光。老人对着月光下的枣林抽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翻开新写的《网销手记》,在空白处画下视频画面与枣树的对应图,旁边批注着:\"光有花架子不行,得让城里人看见黄土地的魂。\" 而在晒谷场,赵大姐带着人连夜编织姓名牌,枣树皮在月光下泛着暗红,像极了老窑址里未冷却的陶土。
当第一声鸡鸣响起,陈家洼笼罩在薄雾中。秀兰早早来到晒谷场,将新拍的宣传海报贴在枣木架上。海报上,陶罐与枣林的合影古朴自然,却在角落发现一道奇怪的划痕,像是某种符号。她正疑惑时,建军匆匆赶来,手中攥着从老照片里发现的线索 —— 二十年前,陈家洼曾有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扁担上就刻着相似的图案。
晌午时分,张哥骑着三轮车从镇上回来,车斗里装着神秘的包裹。李梅拆开一看,竟是匿名寄来的陶土配方改良建议,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会不会是仿冒作坊使坏?\" 有人小声嘀咕。秀兰却捧着信纸,闻到淡淡的枣木香气:\"不管是谁,老祖宗说过,听人劝,吃饱饭。\"
暮色再次漫过塬坡时,村民们围坐在老槐树下,讨论着新出现的线索。秀兰将护树钱放在石桌上,铜绿在夕阳下泛着神秘的光泽:\"大伙说,这网销的路该咋走?老手艺和新玩意儿,真能合到一块儿吗?\" 建军磕了磕旱烟袋,将艾草灰撒在地上,勾勒出古老的八卦图:\"当年挖井时,谁能想到黄土下面藏着暗河?\"
深夜,塬坡上的风带着枣花香掠过窑洞。秀兰站在门口,望着乱葬岗方向闪烁的萤火虫,像极了古窑里未熄灭的星火。她知道,网络销售的迷雾中危机四伏。匿名的建议是善意还是陷阱?邻村的仿冒手段又会如何升级?而陈家洼的老手艺,要怎样才能在这看不见的战场上站稳脚跟?远处,李虎的车间还亮着灯,陶胚在转盘上飞旋,如同永不言弃的希望,在黑暗中划出明亮的轨迹,也照亮着未知的前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