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档案室
墨一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章 档案室,四合院:妙笔神探李天佑,墨一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吃过午饭,李天佑没跟他们一块儿去办公室,而是又晃悠到了档案室。
一进门,鼻子里就充斥着书籍久放散发出来的霉味。
“呦,小李又来啦!”
跟他打招呼的是章大爷,一位五十多岁的退伍老兵,早年在战斗中左眼失明,伤退后转业为档案管理员已经快十年了。
“明儿培训班就开锣了,这会儿再抠摸点啥硬货,多给大伙儿备些案例用。”李天佑笑着点头:“章大爷,您这是又给档案‘送温暖’呢?”
章大爷乐呵呵地拍了拍怀里裹着厚布的热水袋:“那可不嘛,咱老骨头不怕冷,但得给这些老伙计捂捂,免得冻坏了!”
档案室是不给用明火的,连煤炉子都不行,所以冬天温度低的时候,管理员便会把热水袋用厚布包好,放在文件柜的角落,防止纸张因低温变脆,但也要格外注意防水问题。
他冲门口旁边的办公桌扬了扬下巴,笑着说:“检索册子西头铁柜第三层,您自个儿翻着瞧,我这会儿实在腾不出手,要是得拿走案卷,再招呼我登记就行!”
“成!您忙您的,我自个儿拾掇。”
章大爷在档案柜和开水房来回跑腾的时候,李天佑则顺着他的指引,从铁柜里摸出了检索册翻看起来。
档案室里既有市局各员的人事档案,也有四九城这十几年来市局经办的所有案件卷宗,这会儿档案管理讲究“有案必立,有卷必存”,甭管案子破没破,只要正式立案了,调查记录、证人证词、现场勘察材料等都会归进案卷里,按年月码放。
50年代起,随着公安体系的建立,借鉴老大哥的经验,我国在刑事侦查等工作中逐步开展包括罪犯拍照在内的相关影像记录工作,不过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全国性标准规范文件,基本只有重刑犯才拍照留底,小案子的犯人连张照片都难找。
李天佑此前查阅的案件卷宗,时间跨度基本集中在近五年,因为这些案件不仅证人证言记录得算是详细,大部分还进行了罪犯拍照存档的流程。
如今,五年内的案件他已全部翻阅完毕,不得不将查阅的年份进一步往前推。
李天佑拿着检索册子,穿梭在众多档案柜之中,没一会儿,他就找到今日的目标,一个侧面铭牌标注着“1955年”的档案柜前。
他按月份顺序逐案翻阅,一旦发现证人证言中有对罪犯外貌的详细描述,便将案卷拿到查阅区,逐字逐句地记录,若里头附有罪犯的照片,他就进行临摹,若没有照片,那便根据证人的描述,绘制模拟画像。
至于那些缺乏关键信息,无法作为教学范例的案件,他则快速浏览一遍后,便将其放回原位。
照这么个方式,李天佑一个下午满打满算能攒三、四个案子当教学范例。
找完11月份的案卷,他开始向最后一个月份进发,可检索册子刚翻页,他就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12·22赵庄连环杀人案(合并4起关联案件)”黑色的字迹后头,还有一行红色的标注“未破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