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许家的“解救”行动
墨一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章 许家的“解救”行动,四合院:妙笔神探李天佑,墨一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老神在在:“周处最近盯着的就一个案子。”
董志明点头附和:“不错,最近的案子全都是张处跟咱对接的。”
能让周处长放权给张副处长的案子,也就只有逮捕多人的敌特一案。
朱钧之的身份档案一日未到,娄半城的嫌疑就不能彻底洗净,以致于到今日仍未结案。
进门后,周处长便笑吟吟地招呼着三人坐下。
除了还想往上爬的董志明稍显迟疑外,另外两人搬椅子的动作那叫一个迅速。
很快,办公桌前的一张椅子就变成了三张。
周处长依旧乐呵着,他将一份笔录推到三人面前:“你们看看。”
董志明拿起笔录,快速扫完内容,没交给左手边的肖兴国,而是先递给了右边的李天佑。
李天佑也不忸怩,伸手接过笔录一看,立即明白了对方此举的用意。
这是许母的笔录,内容包括娄半城在建国前曾多次宴请伪军,以及旗下工厂发生了多次安全事故,造成多名工人死亡,还有制药厂多年来以购买药方为由,向港商输送利益,意图潜逃香江等等。
其中更是多次强调,娄家发的是战争财,怕存进银行引起组织关注,故而将金银分多地藏匿。
有趣的是,许母所爆出的这几处地点与许大茂先前所述地点高度重合。
李天佑拧着眉头,又将笔录交给肖兴国。
待三人都看完后,周处长一改以往笑呵呵的形象,语气严肃:“你们都查过娄家,现在对这份笔录是啥看法?”
董志明沉吟道:“建国时,我党秉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曾跟伪军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了差别处理,如今再度旧事重提,无论真假,证据这块儿怕是难以收集。”
他这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对许母笔录内容的真实性打了个问号。
十几年前大肆清查的时候,隐瞒不报,如今许大茂前脚伪造罪证被扣押,许母才后脚跟着举报,其用意昭然若揭。
周处长不置可否,看向了李天佑:“你呢?又是个什么想法?”
李天佑不答反问:“这笔录里提了很多个‘多次’,先不说别的,单说个‘多次宴请’,陶金玲(许母)作为娄家的保姆,难道连个厨子都记不住?”
周处长若有所思地点头:“你继续说。”
单论刑侦能力,他比不上这里任何一人,但作为中层领导,他还算是知人善用,否则也不会刚从东城分局拿到笔录,就立马召集三人过来开会。
李天佑松了一口气:“树倒猢狲散是人之常情,可她这时候跳出来指认娄半城,保不齐是为了解救许大茂而夸大其词,我父亲便是红星轧钢厂的工人,厂里出过事故不假,但在赔偿这块儿,还真没人说过娄半城一句坏话。”
之前许富贵和李父酒后闲谈时,还大夸特夸娄半城给贾家的赔偿丰厚,谁承想如今其竟成了不顾工人生死的资本家,真是世事弄人。
肖兴国提出了个办法:“周处,不如让两人当面对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