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河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0章 文会(二),开局即亡国,什么?我是慕容冲,燕城河塞,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本章前先回答一下上一章末的有话说吧!)

两人一来一往已经半晌,席间剑拔弩张之际,儒家经师范宁开口道:“诸君论及正统,当循圣人笔削之旨。昔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存殷祀以彰天命;汉室东迁,光武起于南阳,犹承高祖火德。正统之辨,不在一时强弱,而在‘继绝存亡’之大义。”

梁谠回应道:\"夫子言‘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正统之道,岂在虚文谱系?曹氏屯田许都,广收天下典籍,使《诗》《书》不坠于地,此非‘存继’之功乎?昔子夏居西河,传六经于魏,方有文侯之治。此等‘继绝’之功,非徒守谱系之末节可比。\"

“郭公言‘存继’,须知‘名’与‘实’之辨。昔庄周梦蝶,不知周之与蝶;曹孟德‘实’执牛耳,却以‘汉臣’为名,正如‘筑室道谋,三年不成’。正统者,非典籍之聚散,乃‘人心之所归’—— 蜀地百姓至今歌诵武侯,谓其‘开诚心、布公道’,此非天命之徵乎?”

这些人的辩论点无非就是以蜀汉为正统还是以曹魏为正统,实际上还是在影射东晋与前秦的法统之争。

以蜀汉为正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备的皇族身份,而东晋以司马睿开国也是西晋皇族。

梁谠补了一刀:“若以蜀汉为正统,则晋之承袭于何朝?”

习凿齿满是不屑:“曹魏灭蜀汉以承袭,我晋受曹魏之禅让。”

辩论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辩无可辩了。

苻坚望着台下的一众,指节在桌案上敲了几下。

一旁的清河轻笑出声—— 这笑如春日融雪,竟让席间剑拔弩张的气氛松了半分。

\"诸位辩才无碍,倒让本宫想起《诗经》,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原是主人宴客以合雅乐。\" 她指尖抚过案上青瓷酒盏,声音清润如泉,\"今日陛下设宴铜雀台,原是‘以文会友’,何苦让建安旧话困了眼前春光?\"

苻坚来了兴趣唇角微扬:“这是何意?”

清河起身时广袖拂过案头简牍,腰间玉珩叮咚如碎玉落盘:\"昔曹子建作赋铜雀台,王右军作序兰亭会,南北文风本如日月交辉。各美其美,方为天下至文。\"

她转向王献之所在的晋使席位,眼尾微挑,“听说江左名士与我北地文人各有所善,何不以今日之盛景,南北各出一序,合而刻石,倒教后世看看,今日之宴比兰亭更多三分气量?”

清河身份特殊,她是苻坚宠妃,她的意思代表了苻坚的意思,北地臣子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而她为慕容冲之姊,在江左呆了几年,慕容冲又是谢安高看一眼的政治新星,东晋这边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满。

“诸位以为如何?”

下面一群人也没有反对当即齐齐作揖:“大善!”

“外臣有一言,既然各美其美,方为天下至文,则天下俊才均有一展才华之理,不若教在场文士各书其文!”王献之建议道。

王卿此言,倒比兰亭更见胸怀。当年右军集四十一人诗,独序文传世;今日若让天下才俊各展所长 ——” 他忽然放声大笑,“孤岂敢效曹子建独占鳌头?便依王卿之议,无论南北内外,凡列席者皆可执笔,不拘文体,不限篇幅,待日落前交与孤与诸公共赏!”

三十六名乐官已换奏《韶乐》,清越乐声中,侍者们鱼贯送上黄麻纸、松烟墨与青铜笔架。

乐曲声再度奏响,一众文人墨客各执笔书写,这可苦了慕容冲,慕容冲在脑子里不断搜寻后世有名的序文。

王羲之当年的兰亭集序可以说是极高水准,昔年王羲之同谢安等数十位江左名士于山阴集会。那篇序文可以说是天下第一行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这一生的爱,都只为了你

罗切斯特8

想象之界

请叫我帅皮

带女儿摆地摊,全球被我馋哭了!

爱吃肉片

万界仙族

凌云山仙雾

殿下的暗卫野翻了

不能说我不行

不想上班的我们

薇薇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