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刘备相识益州文武,强端得遇雷定反叛
满地是菠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8章 刘备相识益州文武,强端得遇雷定反叛,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满地是菠萝,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备的话让刘循陷入沉思。
的确,相对于一时泄愤,妥善的把弟弟救回来,才是父亲最愿意看到的事吧。
他当初并未想到此节,不认为以张松家眷能换得刘阐。
今闻刘备之言,反觉此事或有转圜之机。
“伯父,这可行吗?”
刘备凝神道:“此曹操南下,张松献计出谋,必对其有大用。曹操虽心不愿,但他为了拉拢益州之士,或许真会这么做。然二公子亦为其安定绵竹有一些用处。他愿于我们相换固然是好,倘若他想利用二公子,而不肯换,亦会惹张松等益州之士心中不满,使其背心离德也。”
顺着刘备的思路深想,刘循方知刘备的眼光和格局远非自己可比。
“这样一来,无论曹操肯不肯换,都必将陷入被动!”
刘备慨然颔首:“正是!”
刘循欣喜,躬身抱拳:“全仗伯父。”
刘备亦借此升帐,召益州文臣商议此事。
正好也借此机,好好认识一下益州的这些文臣名士。
他走下去,官员一一介绍自己。
“在下董和,参见刘皇叔。”
原来这个身材修长,儒雅稳重之人就是董和。
刘备心中回想:
对了,阿斗说他生活极为简朴,“家无儋石之储”,衣物器具仅够自用,连妻子儿女也 “食不重味”。
他曾劝我不要东征孙权,我未听其言,致有大败。
他的儿子董允亦是出师表中所提之人,我汉后期肱股之相。
沉思间,又一人上前施礼:
“在下费观,见过刘皇叔。”
这人身量挺拔,面容俊朗中透着沉稳。
他朝刘备长揖及地,腰带上的玉片随动作轻响。
刘备心中回想:
对了,此人乃刘璋长女婿,当年守绵竹时与李严一同归附于我汉。
记得阿斗说他年少有才,却英年早逝,卒时不过三十七载。
他任江州都督时,曾整饬防务,使东川水路安然无虞。
可惜天不假年,不然或能与傅肜共镇东吴边界……
哎,可惜啊,不知此生让其驻江陵防事,能否受到张仲景之荫庇,多活一些年岁……
正此时,一人迈步上前:
“末将黄权,字公衡,参见刘皇叔。”
黄权身形敦实,眉目间自带沉稳与刚毅,两颗门牙尽落,却毫无颓唐之色。
他躬身相拜,目光沉稳如渊。
刘备心中喟叹:
当年若听公衡之言,不伐东吴,何致夷陵之败?
可没办法,吾弟之仇,怎可不报啊!
犹记阿斗所言,黄权曾力谏 “闭境拒守”,却在我东征之时,随我共征江东。我兵败时,其归道被阻,不得归蜀。
他选择宁降曹魏,也不背主投吴。
那种局面,他真的没办法。
此乃真忠臣也,却被我弃在曹魏不得安归。
甚憾也!
阿斗说,他在魏仍念蜀地,其子黄崇后为尚书郎,随诸葛瞻战死绵竹……
若丞相北伐之际,得此人相助,何啻如虎添翼耶?
这时,又有一高大魁梧的将军上前抱拳:
“末将吴懿参见皇叔!”
这人身材颀长,着墨袍甲胄,眉宇间尽是宿将沉毅,正是吴懿。
刘备心念微动:
阿斗乃言,吴懿将军乃陈留吴氏之后,曾随刘璋入蜀为中郎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