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专利转让了
子车无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6章 专利转让了,医路人生:一位村医的奋斗之路,子车无恙,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祝秀兰看着儿子陡然沉静下来的背影,和他擦拭碾子时那份近乎庄重的认真,无声地点了点头。诊所可以添新东西,日子可以变好,但这碾子,这方子的根,不能动。
几天后,一辆沾满黄泥的小货车吭哧吭哧地停在了东湖诊所门口。崭新的、散发着桐油清香的中药柜被小心翼翼地抬了进来,光亮的玻璃门映着屋外的天光;一台外壳锃亮、嗡嗡作响的中药粉碎机取代了角落药碾子的位置;成套的银光闪闪的针灸针具、崭新的拔罐器、精致的戥子秤……这些现代化的物件瞬间填满了狭小的空间,将原本温厚微苦的草药气息冲淡了不少,空气里弥漫着新木器、金属和油漆的味道。
祝秀兰站在屋子中央,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她看着工人们进进出出,小心地避让着,想伸手摸摸那新药柜光滑的表面,指尖快触及时又迟疑地缩了回来。
“这…这得花多少钱呐?”她终于忍不住,小声地对正调试粉碎机的韦勇嘟囔,“勇子,钱刚到手,不能这么花啊……”
“妈,这叫值当!”韦勇头也没抬,语气轻松,“好家伙什,看病利索,病人也放心!这点钱,不算啥!”他拍了拍新柜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邻居吴婶闻声过来,眼睛顿时亮了:“哎哟喂!勇子!这是真发啦!瞧瞧这大柜子!多气派!这铁家伙(指着粉碎机)得值老鼻子钱吧?”她啧啧称奇,又压低声音对祝秀兰说:“秀兰嫂子,这么大一笔钱,可得存好了!别都让勇子这么造了!”
祝秀兰含糊地应着,心思显然不在这上面。她默默拿起抹布,一遍遍擦拭着新家具上根本不存在的浮尘,动作僵硬。每当听到“钱”字,她的背脊就绷得更紧一分。邻居的羡慕,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诊所添置新设备的兴奋劲儿还没完全过去,韦勇心里又装上了另一件大事——买房。兰关,兰水县城关镇,那是比东湖这乡下热闹得多的地方。母亲年纪大了,诊所条件也差,冬天透风夏天闷热,他得给妈、也给自己在城里安个像样的窝。
他揣着存折,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旧自行车,吱吱嘎嘎地进了城。兰关的街道明显宽阔了些,两旁的店铺也多了起来,供销社改成了小超市,门口停着几辆带篷的三轮车。空气里混杂着煤烟、油炸食品和淡淡的下水道气味。他没什么门路,只能沿着还算熟悉的主街慢慢骑,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电线杆和临街墙壁。果然,几张红纸黑字、歪歪扭扭写着“售房”的小广告吸引了他的注意。
按照小广告上的地址,他拐进了一条更窄些的巷子。巷子两边多是些低矮的平房,墙皮剥落,地面坑洼,积着脏水。在一个岔路口,他找到了那个联系人,一个姓孙的矮胖中年人,穿着件沾着油污的旧夹克,嘴里叼着烟卷。
“看房?跟我来!”孙胖子很干脆,带着韦勇又拐了两个弯,来到一栋灰扑扑的、只有四层高的旧楼房前。楼房外墙的水泥灰浆很多地方已经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楼道里光线昏暗,堆着些破筐烂桶,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饭菜混杂的气息。
“就这单元,三楼西户。”孙胖子喘着粗气,掏出钥匙哗啦啦地打开了一扇漆皮剥落的深绿色铁门。
门一开,一股更浓重的、混合着灰尘、旧家具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韦勇跟着走了进去。房子很小,一眼就能望到头。客厅兼餐厅,摆着一张旧方桌和两把椅子,地面是粗糙的水泥地,有些地方坑洼不平。两个小卧室,门框都有些歪斜。狭小的厨房里,一个水泥砌的灶台,旁边一个斑驳的单孔煤气灶。厕所更小,只有一个蹲坑和一个锈迹斑斑的水龙头。墙壁是简单的白灰粉刷,很多地方已经泛黄起皮,甚至能看到细微的裂纹。窗户是老式的木框单层玻璃,插销都生锈了,关不严实,冷风丝丝缕缕地钻进来。唯一的优点是朝南,午后的阳光透过蒙尘的玻璃,勉强在水泥地上投下一块惨淡的光斑。
“咋样?地段不错!离县医院就两条街,买菜也方便!”孙胖子唾沫横飞地介绍着,“房主急用钱,价格好商量!”
韦勇没说话,沉默地在房子里慢慢踱步。他用手指关节敲了敲墙壁,声音沉闷;蹲下看了看墙角,有些地方洇着水渍;用力推了推窗户,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走到阳台上——其实只是用预制板外挑出去的一小块地方,没有封,生锈的铁栏杆上挂着几件不知谁家晾的旧衣服。从这里望出去,视野倒算开阔,能看到远处县城的轮廓和更远处灰蒙蒙的山峦。
“这墙…有点潮?”韦勇指着墙角的水渍问。
“嗨!老房子嘛,难免有点返碱!刷一遍就好!”孙胖子不以为意。
“窗户关不严,冬天怕灌风。”
“自己换个插销,几块钱的事!”
“水管…看着有点锈?”
“通着呢!能用就行!”
孙胖子满口都是小事一桩的论调。韦勇心里清楚,这房子旧、破、小,问题不少。但位置确实还行,离县医院近,以后万一有个急症也方便。关键是价格。他之前打听过,兰关新点的单元楼,动辄五六万,根本不是他能想的。这房子,破是破了点,但应该便宜。
“多少钱?”韦勇直接问。
孙胖子眼珠转了转,伸出两根手指:“两万八!一口价!家具都留给你!”他指了指那张旧桌子和椅子。
韦勇心里盘算了一下,诊所添设备花了几千,给林老预备五万,剩下的钱还要给母亲存着…两万八,咬咬牙能承受。他没立刻答应,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摇了摇头:“太贵。这房子你也看到了,太旧。墙潮,窗户不行,水管也锈了,都得自己花钱弄。两万二。”
“哎哟我的韦医生!”孙胖子夸张地叫起来,“两万二?这价在兰关你去哪儿买?两万七!最低了!”
“两万三。”韦勇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商量的劲儿,“就这个价。不行我就再看看别处。”他作势要走。
“哎哎!别急啊!”孙胖子连忙拦住他,脸上挤出笑容,“韦医生爽快人!两万三…行!就当交个朋友!不过得现钱!”
“现钱没问题。”韦勇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不过得先签个东西,写清楚,办过户手续的时候,你得配合。”
“那肯定!那肯定!”孙胖子满口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韦勇跑了几趟县城。签了份极其简陋、甚至没有正规格式的房屋买卖协议(还是孙胖子找隔壁一个退休老师写的),按了手印。又拿着协议、存折和身份证,去房管所排队,在一堆嘈杂的人群和浓重的烟味中,办理了过户手续。当那本薄薄的、印着“兰水县人民政府”字样、里面贴着模糊的黑白照片、写着“兰关镇胜利路xx号3楼西户”、面积“陆拾捌点柒平方米”、权利人为“韦勇”的房屋所有权证拿到手里时,他感觉轻飘飘的,又感觉沉甸甸的。钥匙只有两把,一把大门,一把里屋门,冰凉的金属硌着他的手心。
他再次回到那套小房子,独自一人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阳光透过蒙尘的玻璃照进来,灰尘在光柱中飞舞。他走到阳台,扶着生锈的栏杆,望着远处县城稀疏的楼房轮廓和更远处家乡方向的田野山峦。寒风依旧凛冽,刮在脸上生疼。他摸出那把冰凉的钥匙,紧紧攥在手心,金属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却带来一种奇异的踏实感。他对着空旷的房间,对着风,低声说,又像是对着远方东湖诊所的方向说:
“妈,以后…冬天不用烧炭盆了,夏天…也有个亮堂地方了。看病…也不用摸黑赶山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