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疯狂的热潮!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疯狂的热潮!,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姜阿山小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龙江宝船厂,一名老匠翻阅着《科学》期刊,由衷感叹道。</p>
“哈哈哈,我说我以前打出的菜刀,怎么总感觉差了一分火候,原来如此!”</p>
金陵城的某一个铁匠铺子,一名铁匠看着手中新打出来的菜刀,脸上露出灿烂笑容。</p>
多亏了《科学》期刊。</p>
要不然,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摸索不出其中的关窍。</p>
同样的一幕幕,发生在大明许多地方。</p>
无数的工匠,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都从《科学》期刊学到了技术,解决了从前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p>
《科学》期刊是大杂烩,涉及的行业很广,上面的内容,当然不可能全部能看得懂。</p>
但没关系。</p>
只要与自己专业技术相关的那部分能看懂,就足够了。</p>
也有少数技术高超的人,在看到《科学》期刊上面的专业知识后,不屑摇头。</p>
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更好的技术。</p>
其中有一部分人,便给《科学》期刊投稿,讲述自己的技术。</p>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华夏民族的两个传统了。</p>
一方面是将技术藏得很紧。</p>
另一方面,又渴望人前显圣,青史留名。</p>
一个技术高超的工匠,通常不愿意轻易的将技术传授给自己的弟子。</p>
但如果有机会能成为像鲁班那样的祖师爷,被万世顶礼膜拜,那他便可以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技术都公布出去。</p>
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的心态。</p>
对这些人来说,在《科学》期刊投稿,发表自己的技术见解,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稿酬回报,更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名气。</p>
之前在《科学》期刊发表文章的,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原理。</p>
那也许就是太孙殿下觉得好玩,才研究一下罢了。</p>
然而,国子监那些从学习圣人之学转而走向科学之路的学子们,却一个个皆是如获至宝。</p>
太孙殿下发表的三大定律,如同有神奇的魔力一般,吸引着这些人。</p>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个州府对科学感兴趣的读书人,亦是如此。</p>
这些人加起来,已经不少了。</p>
赖文安作为《科学》期刊的总编,也是其中之一。</p>
而且,他似乎从这三大定律中,看到了解决蒸汽机制造的曙光。</p>
明明两者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p>
太孙殿下曾和他说,创办《科学》期刊,会对蒸汽机的制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p>
一开始赖文安还不太相信。</p>
现在却是完全信了。</p>
因为有很多人的投稿,都与蒸汽机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p>
之前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亦是在单独打斗。</p>
如今才是真正汇聚众人之力,汇聚天下人之力。</p>
将已经解决了的技术问题,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后面的人就不用再去研究,重复做无用功。</p>
而是集中精力在尚未解决的难题上。</p>
还能从前面得到启发,开拓思路。</p>
现在收到的投稿,都来自金陵附近。</p>
因为稍远一些的地方,目前仍无法投稿。</p>
好在金陵便有十几万工匠,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了。</p>
听说太孙殿下有意开设邮政部,方便天下人通书信往来。</p>
想必到那时候,外地的投稿才会多起来。</p>
身为总编,赖文安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p>
对每一篇稿子,他都进行了极为认真的审阅。</p>
即使是自己不懂的知识,也会督促其他相关的人员,一审二审三审。</p>
编辑部大堂,赖文安正和其他编辑一起在看稿。</p>
为了防止编辑将投稿人的成果私下偷偷据为己有,审阅稿子都是在大堂进行的。</p>
每篇稿子收进来后,至少由三名编辑分别审稿。</p>
众人皆聚精会神,无人说法。</p>
突然。</p>
一道声音响起。</p>
“这篇稿子写得太好了,解决了制造蒸汽机最大的一个大难题。”</p>
一名编辑击掌而起,兴奋万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