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会试1(修改)
江河大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会试1(修改),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江河大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今之际,就是要入清流的眼。</p>
一个按察使杨彰是不够的,他要入会试主考、清流领袖、当朝次辅焦志行的眼。</p>
如此多考生,想要脱颖而出,必要好好费一番心思。</p>
既然焦志行已经从题目里就透露了自己的心思,此次所取考生必也会是同样想倒徐之人。</p>
可徐鸿渐如今依旧权势滔天,焦志行怕也不会取明面上大骂徐鸿渐之人,否则就是给徐门落下结党营私的权柄,到时清流一派反倒要大受打击。</p>
既要让主考大人阐明自己也视倒徐为政治理念,又不能落下把柄……</p>
陈砚将题目放下,双手又如老大爷般插进袖子里,皱紧眉头:难办啊。</p>
陈砚并不急着动手,而是在心里反复琢磨。</p>
寒风将他的鼻子冻得通红,却无法冷却他浑身的热血。</p>
一路走来危机重重,如今转机就在眼前,他必要死死抓住。</p>
陈砚文章一向写得快,就连就是水到渠成。</p>
陈砚洋洋洒洒继续写道:“夫前人之所为,后人之所当继也,苟不能然,则名且不足,尚何诸福之有哉?”</p>
写到此处,陈砚心中闪过高家所做种种,心中就有怒气涌动,下笔的力道比之往常都要重一些,仿佛要将纸张穿透。</p>
如此情绪之下,写起文章来竟完全忘却外物,连严寒也不知。</p>
待到一篇写完,收笔时才发觉自己身上竟隐隐有汗。</p>
陈砚只觉畅快淋漓。</p>
知道自己此时状态极佳,便立刻看下一题。</p>
“致知在格物。”</p>
出自《大学》,意思为通过探究事物本质达到对真理的透彻认知。</p>
此题没有上一题的政治倾向,同样也不好答,因涉及到朱熹的“向外求理”与王阳明的“向内致良知”。</p>
朱熹主张需通过“格物”探索万物规律,以“天理”规范人欲;王阳明则认为“理”在于心,通过内省良知实现道德自觉。</p>
此题存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一旦选错,极有可能文章就落了下乘。</p>
会试前两天,陈砚与杨夫子一同研读过焦志行的程文。</p>
焦志行当年信奉的是心学,不过在官场沉浮多年,应该不会单单只信一派之言,必要海纳百川,融会贯通方才能走得长远。</p>
真正的理想派是很难走到次辅这等位置。</p>
陈砚思索片刻,终究还是决定兼容一番。</p>
虽说投其所好是捷径,可如今他并不知主考所好在何处,极有可能马屁拍在马腿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